任贤良: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履行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 助力世界公益事业和公益产业健康发展

2021-09-05 16:02:12 来源: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

  9月5日,由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共同主办,以“慈善生态 共赢挑战 永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公益慈善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任贤良会长受邀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是主旨演讲全文:

尊敬的张春贤副委员长,陈旭主席,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搭乘互联网发展的快车,共享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成果。互联网的加速普及和创新发展,为推动公益、发展慈善创造了新模式新平台,为繁荣经济、改善民生提供了新路径新平台。促进互联网与公益慈善深度融合,运用先进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包容普惠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在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互联网企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6月份,我国网民数量达到10.11亿。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38.6%;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832个贫困县全覆盖,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万亿元;远程医疗实现国家级贫困县县级医院全覆盖,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与此同时,广大互联网企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用户优势、数据优势等,投身各类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比如,腾讯公益发起的99公益日参与人数和捐款持续上升,2020年公益互动人次高达18.99亿,共计5780万人次捐款23.3亿元;新浪微公益平台支援河南抗灾上线多个抗洪防汛公益项目,截至7月22日,共计144.64万人捐款2984.72万元,等等。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大互联网企业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社区服务、创造就业、公益慈善等各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彰显了技术抗疫的强大力量,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中网联的企业会员为例,阿里、腾讯等企业会员扮演着雪中送炭的“急先锋”:阿里巴巴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从海内外直采物资定点送达;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捐赠3亿元,设立第一期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基金;百度成立总规模3亿元的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药物筛选、研发等工作;字节跳动捐赠2亿元人民币,快手向武汉捐赠1亿元,B站、斗鱼、贝壳找房各捐赠1000万元等等。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从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出发,互联网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以网络为平台和媒介的募捐、捐助和宣传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假捐”“诈捐”“骗捐”仍时有出现;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形式渠道还需要进一步拓展,部分网络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执行成本、管理费用过高,个别互联网平台收取委托费用且比例过高,影响了渠道拓展和筹款效果;网络慈善与社会财富量级、第三次分配的地位和任务还不相匹配,在多层级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效能还需要进一步激发,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企业有多大,社会责任就有多大。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希望广大互联网企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最近,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为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广大互联网企业要以强烈的使命担当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饮水思源,造福社会和人民。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履责意识。互联网企业作为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主体,应坚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上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在技术创新应用、就业机会增加、人民福祉提升、社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将履行社会责任相关要求、标准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业务开展、日常运营管理与企业文化中,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环境。应把网络公益作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加大对网络公益事业和公益产业的投入力度,将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人民期待结合起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发展。

  二是强化技术赋能,繁荣网络公益。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与公益慈善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互联网企业要继续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将自身的创新基因与公益慈善的正能量进一步有效结合,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和公益产业等各方面的创新应用。要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势,进一步规范网络募捐、捐助的程序和规则,完善风险内控机制,拓展公益慈善渠道,确保实际成效。要利用网络平台广泛开展公益宣传、解难帮困、义务捐助、支教助学等活动,大力推进互联网公益产业发展,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慈善募捐等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三是坚持惠民为民,促进和谐发展。互联网企业直接服务成万上亿网民,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只有坚持把为网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利益相关方共同成长,企业发展才能获得最持久、最可靠的动力源泉和发展基础。做好互联网公益慈善,应从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急出发,开展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服务。应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和优势,鼓励积极作为,推动自愿基础上的第三次分配,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起到改善分配结构的补充作用。应积极参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拓展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等服务应用,让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四是加强交流协作,推动共享共治。互联网公益事业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当前,全球范围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推动公益事业和公益产业蓬勃发展,应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以发展互联网公益慈善为重要载体,推进网络空间的共享共治,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在此,希望大家进一步凝聚共识、分享创见,努力推动互联网慈善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与时代同频共振,让爱心充分涌流,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前行。

  谢谢大家!